#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票票等值公平嗎?〕
建中校長徐建國曾在座談會上主張:「高學歷知識份子擁有的選票價值,應該要比無知的遊民更高。」去年大選結束也常看到網友或身邊的朋友哀嚎:「憑什麼我的票跟韓粉一樣!」或者認為老人根本使用不到現在的制度那為什麼能使用選票決定我們的未來呢?
「高知識份子的選票價值要比較高」
首先,因為每個人都太過多元,我們無法準確的依據年齡、學識、能力進行量化測量,就算我們真的能量化每個人的能力、學識,來測量每個人的票數,我們應該應該採取票票不等值嗎?可以想像如果某個族群或群體票的價值可以經過加權,可以預見的是,政黨、政府的政見或政策或明顯偏向那些人,而導致另一群體的權益被忽視。更重要的是,智商檢驗、道德檢驗,牽涉到的不只是「個人努不努力」,還牽涉到階級、家庭等社會結構。
「老人憑什麼決定我們的未來」
舉例來說,今天我們公投同性婚姻相關的提案,因為這項結婚制度與年輕人較為相關,而支持同婚的分界又有滿明顯的年齡區隔,在這種情況下,常有人認為老人憑什麼可以有跟我們一樣的票數?事實上,也有年紀較長的同志需要並支持同性婚姻的制度、也不是所有老人都反對同性婚姻,如果我們用簡約的二分法去區分誰應該擁有比較多票,太過簡化社會的多元,也背離民主的價值。
「齊頭式平等的票票等值?」
再更進一步來說,認真檢視台灣選制,其實目前已經有所謂票票不等值的機制了,舉立法委員選舉為例,台北市 200 多萬名選民選出 8 席立委,而原住民卻是 30 萬民選出 6 席立委,明顯可以發現比例相差很大,原住民立委有過度代表的情形出現,這樣的區分是依據原住民族在資源分配、歷史文化上所受到的結構性不平等而設置的差別待遇,也就是說,如果要設置差別待遇,就必須要有足夠合理的理由才行。
綜合上述所說,我們確實會依據某些族群身份(原住民)或地域(離島)給予制度上的保障,少數族群與離島人民因為在資源上的不足,制度利用過度代表的方式保障他們的權益,放大他們的聲音,結論就是,要有這種差別待遇就必須要有合理的標準,票票等值的意義如果不希望自己的選票價值被稀釋,那明年請記得一定要出門投票,未來不想被決定,那就必須從實踐公民權開始。
補充說明:
為使國人在選舉時每一票代表的效力差不多,中選會會針對人口數等等標準定期進行選區重劃,像是本次的立委選舉新竹縣、台南市各增加一席,高雄市及屏東縣各減少一席。